防护帽_中午虽然时间没这么长
“我们从早上6时开始工作,从新妇幼院国道沿途到龙珠加油站我们都清洁完了。”陈向前说。
陈向前与吴润珍是二人小组,陈向前负责驾驶水箱车,专职清洗垃圾桶,吴润珍则驾驶清洁车,负责清扫路面垃圾。他们二人的负责范围十分广阔,整个小岛片区加上东安片区,需要清洁的垃圾桶总量超过1300个,至少要3天才能全面洗洁一遍。
“现在气温高,工作效率下降了,特别是下午,在户外光站着啥也不干不用5分钟就会汗流浃背了。”吴润珍告诉记者,她从2005年入职环卫部门,以前是踩着人力三轮车载着两大桶水,沿街清扫保洁,现在环卫设更新换代了,交通工具也全部升级了,相比以往轻松了许多。
10点30分,陈向前和吴润珍顺着工作路线来到小岛加油站旁,在树荫底下喝水歇息。“你要不要试试清洁垃圾桶?”陈向前打开水箱车后盖,拉出水枪递给记者。“体验一下!”吴润珍在一旁附和。
记者接过水枪,瞄准垃圾桶连续喷射,水花一下子溅到了陈向前的衣服上。“要先观察附近有没有人再喷射,避免水花溅到附近的市民。”陈向前接过水枪给记者进行示范,他把水枪架高至肩膀位置,把枪头靠近垃圾桶再喷射。“水枪的喷射力度要控制一下,就好像踩油门一样,不能一脚到底,要均衡给力输出,特别脏的地方再猛喷。”他告诉记者。
记者按照陈向前的示范方式再次尝试,不一会儿就清洁好了一个垃圾桶。记者发现,水枪和加油枪的使用有些相似,但是水枪的水压较大,不容易控制。“我们每天清洁几百个垃圾桶,拿水枪的手都麻了。”陈向前笑着说。
“我们一般会3条毛巾在车上,工作时就挂一条在脖子上随时擦汗。”陈向前说。
据介绍,健康服务点实行四班倒,每一班都有4名工作人员在现场,他们配合默契,为市民提供服务。李辉亮负责上午到中午时段的工作,工作期间,他身穿防护服,头戴防护罩。这里配置了两台大型空调扇,为工作人员降温。值班多日的李辉亮,早已将工作流程烂熟于心,身上的防护装仿佛就是他的抗疫勋章。
记者采访期间,不断有车辆从高速公路下来,面对参加“愿采尽采”核酸检测的市民,李辉亮仔细询问情况,查看粤康码、行程码。
“有时,我们也会遇到黄码人员,只能让他们到医院等专门机构采样。”李辉亮告诉记者。
记者刚在现场采访10多分钟,就已汗流浃背,酷热难顶,可以想象每天要在这里持续作战数个小时的李辉亮等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近日,因为高温工作而得热射病的新闻频出,记者采访结束时叮嘱李辉亮等工作人员,注意通风、多喝水。
一旁的核酸采样室采取封闭操作模式,室内安装了空调,采样室的窗口上有一双固定的手套,检测人员为市民采样时要从室内穿戴起这双手套。“需要经过多次练习才能用好手套。”检测人员告诉记者。记者看到,市民排队检测,几秒钟便能完成采样。
安全帽、长袖工作服、反光衣、安全带、工作鞋,这是“蓝朋友”的标配,炎炎夏日里,他们身上这套几公斤重的装,与街上行人清爽的短裤T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爬梯上的供电人员梁冠宏正在施工,豆大的汗珠串联成线,顺着他两颊口罩的边缘流下来,仅仅20分钟,安全帽下压着的头发就如水洗过一般湿漉漉。“从今天早上开始我身上的汗就没干过……”梁冠宏一边抬起手臂擦汗一边对记者说。
七月酷暑,恩平居民用电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高峰期。“为了解决燕华广场D区用电电压低问题,优化这一带的低压线路,我们必须抓紧工期完成施工任务。”另一名供电人员冯业华说。
他在电力行业保供电一线多年,风吹日晒让他脸上的皮肤黝黑而干燥。“我们都晒惯了!干我们这一行,室外作业七八个小时很正常,遇上大停电还会抢修到凌晨。”冯业华笑着告诉记者,一天下来,他们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一大片汗渍把衣服染得像地图一样。
这是一天中热的时候,实时温度约为35℃,记者在旁边采访站了10多分钟后,便已经汗流浃背。而身穿制服的交警,衣衫更是早已湿了又干好几趟。
“一般来说下午下班时间是车流量多的,所以需要我们交通指挥交通的时间也更长。中午虽然时间没这么长,但是气温是热的时候,今天多云还好一点,遇到万里无云的天气就真的是热得很厉害。”交通警察解释道,遇到节假日或者学校放假,车流剧增,他们的工作量也随之加大。“还得看具体车流情况吧,我试过长的一次是从下午五点半一直工作到晚上八点左右。”
这位年轻的辅警名叫胡愉彬,虽然刚刚入职3个月,但因长期在户外工作,胡愉彬的脸和胳膊都被晒得黝黑,指挥交通伸手做手势的时候,露出的白色胳膊和黑色的手臂形成鲜明的颜色反差。“我们交警长时间在户外工作,皮肤肯定都是比较黑的。辛苦肯定是辛苦的,但是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是我的目标,虽然我现在只是一名辅警,但我希望尽我所能做好工作,帮助到更多的人。”胡愉彬笑着说。
12时10分,结束在路口的交通指挥工作,两名交警各自跨上警用摩托车赶赴下一个工作地点。处理交通事故、巡逻,一名交警在高温下的坚守,才刚刚开始。
伴随着机器的隆隆轰鸣声,在生产车间,布满了等待处理零配件,工人叶成群背靠他的“专属”大风扇,坐在机床前认真工作。记者走进车间,发现车间里很空旷,通风也很好,但在叮叮咚咚的声响和一个个装配件的“挤压”下,还是感觉有些闷热。
他告诉记者,现在工对于高温作业的安排越来越人性化,在他们工作中,酷暑带给他们的不适感也慢慢降低。
“我是一位15年工龄的‘老师傅’了,对比以前,现在的工作环境好多了!以前七八月难熬,又热又闷,且工作时间长,忙碌的时候要加班到深夜,每天换两三身衣服是家常便饭。现在工配了空调、风扇等降温设,工作时间也调至6个小时,有时候饭堂也会煲凉茶、绿豆汤为我们降暑,相比以往舒服多了!”叶成群告诉记者。
据悉,为了保证各个岗位运作稳定有序,不少企业车间采取多种措施应对夏季生产,确保各项作业稳定开展,并要求工人对岗位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提升安全意识。
此外,企业不忘人文关怀,酷暑期间为工人们提供凉茶、西瓜等清凉物资,应对高温作业,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感谢工会,大热天为我们送清凉,太有心了!”7月15日,恩平市总工会到恩平市环卫管理处、卫健局,以及君堂镇、沙湖镇开展“送清凉”主题慰问活动,向炎热天气坚守一线的劳动者表示慰问,环卫工人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
为切实帮助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解暑,恩平市总工会深入开展“送清凉”主题慰问活动,重点针对环卫工人、园林工人、养路工人、交巡警、消防员、抗疫医护人员等一线高温作业人员,为他们送去清凉物资。本次活动,恩平市总工会共向一线万元的清凉饮品。
据悉,多年来,恩平市总工会“送清凉”主题慰问活动实现了常态化,每年都为高温作业一线人员送去清凉物资。今年的活动将疫情防控一线人员纳入“送清凉”对象,为暑热天气下的疫情防控工作注入清凉动力。
以上信息由江苏卓航防护设备有限公司整理编辑,了解更多安全帽信息请访问http://www.czzhsy.com